科技工作者之家

曾庆延:妙手仁心的“光明使者”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6/24 15:45:25
字体显示:  【】  【】  【

和悦而沉静,干练而麻利,她的举手投足间不仅散发着一种知性美,而且常能传递希望。病人眼里,她是百合幽香,是爱与温暖,是光明的使者。她,就是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院长,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庆延。


挽救病人挽救家庭



1994年,曾庆延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某三甲公立医院工作了六年。2000年,她远赴青岛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在这片只有0.5毫米厚的“土地”上,曾庆延辛勤耕耘,使众多患者重获光明。2003年,她回到故乡武汉,进入武汉爱尔眼科医院,从事角膜病的研究与治疗。2014年,曾庆延任汉口爱尔眼科医院院长,致力用所学发挥所长,为家乡众多的角膜病患者解除疾苦。


“不想活,只想死!”


2018年初,58岁的仙桃人刘金姣因双眼角膜基质炎、角膜穿孔导致双眼突然失明,因家庭经济困难,刘金姣多次提出要放弃治疗。了解情况后,曾庆延一边为她申请“贫困角膜盲症救助”减免手术费用,一边紧急联系新鲜角膜供体安排手术。因病人眼部疾病极端严重且患有糖尿病,手术很复杂,曾庆延带领团队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并成功实施手术。通过角膜移植,刘金姣的一只眼视力很快得到了恢复,生活可以自理,对生活又重燃了希望。她开心的拉着曾庆延说:“谢谢曾医生!我不想死,我可以看到儿子结婚了!”


科研驱动才俊辈出



“患者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眼睛托交给医生,医生唯有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才能承担起这份信任。”身为院长,曾庆延始终用科研引领业务发展。每年,她都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更准确地对患者实施诊断与治疗。她鼓励年轻医生广泛学习,努力提升业务知识与对外交流能力。在她的倡导下,医院每年划拨大量经费购买各类专业权威书籍,订阅国内外专业眼科杂志;她提出实施“双语交班制”,每周的大查房,重点病例均要求医护人员采用双语汇报、评述;遇上课题申报或大型会议发言,她要求年轻医生必须先在院内试讲、点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大批年轻医生得以快速成长起来。


热心公益传播大爱



中国有400-500万角膜盲症患者,其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在我国每年实施角膜移植手术仅5000例左右。那些急需角膜移植的患者若等不到角膜源,就会与光明失之交臂。为帮助角膜盲症患者尽早角膜移植,曾庆延四处奔走,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2008年,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正式成立。十年来,该眼库已签署角膜捐献志愿书1000多份,成功实现角膜捐献439例,帮助一千余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医者仁心,是幸运,平凡之中孕育伟大;


唯心唯德,是担当,风雨路上真情相依。


工作便是生活,她用真情、真心、真爱书写了别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