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动态

依托文化底蕴 嫁接科技知识 民权街两社区特色推进“星级科普社区”创建 助力防疫防控复工复市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4/25 15:39:50
字体显示:  【】  【】  【

4月22日上午,区科协副主席梅智云带队,一行3人到民权街打铜社区和王家巷社区调研“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工作,民权街工委副书记盛庆芳和打铜、王家巷两社区负责人详细地介绍了他们依托老城区文化底蕴,嫁接科技知识,培植亮点,特色推进“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助力辖区防疫防控、复工复市的工作情况。



走进打铜社区这个位于武汉市民生路口核心地带的百年小洋楼,拾级而上,楼梯两旁墙壁上中式风格的精美大相框和过道上精致橱窗里的老物件都巧妙地将中规中矩的科普长廊变奏得很有文化韵味。



二楼,一台高端科普电子触摸屏格外醒目,两名戴着口罩的居民正在它跟前,用手指扒拉找资料并探讨着;周边挂满了疫情期间居民刚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三楼、四楼直至五楼露台等各个区域,摆放着一些曾经制作的盆栽、蓝印、蜡烛花、石膏相框,小小机器人、3D打印、航天模型、科学安全自护等科普活动的照片和实物,古老和现代、传统和科学相得益彰。



因防疫防控工作出色而入选全国“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并曾接受央视专访的社区书记倪娟介绍说,他们近年投入2万多元为社区科普大学购置电教设备,强化了科普中国在宣传预防疾病知识、楼栋消毒、网上购物、健康码申报等方面的运用。疫情期间,李老板关门闭户宅在家,社区为他送米送菜送服务,使其深受感动。疫后,他第一时间开门营业,还给社区送去了几大箱土鸡蛋,请社区科学配置中药卤料,用送卤鸡蛋的方式,敦促大家尽快复工复市。



民权街工委副书记盛庆芳介绍说,街道历任领导都坚持用传统文化凝聚人、用科学知识提高居民素养的工作思路,不断地投入、挖掘、打造老城区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铜社区办公楼是街道克服了很多困难,才恢复还原出百年前小洋楼的风貌,重现当地“打铜”特色,增添了城市文化底蕴。



临江的王家巷社区曾是繁华的王家巷码头,街道修建“航运”博物馆时,就动员居民捐赠了不少“宝贝”。这些老物件和老照片分别记录了航运人的爱岗敬业、光荣岁月、激情年代,建国以来长江航道上船舶的历史变迁及我国历代领导人乘坐长江客轮视察长江的情况等。在防疫防控期间,这个博物馆又变身为现代爱心超市,担负起为居民保障供给的新重任,为曾经的江城记忆再续辉煌。



王家巷社区新建的“科普之花”科技角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妙手生花手工坊”、“王家巷社区长江救援队”、“红色先锋队”、“书画沙龙”、“老年合唱团”等社会组织也要求运用科普电子显示屏、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科技载体,积极宣传科普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生活,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养。疫情期间,他们积极张贴科学防疫知识海报,分发预防新冠病毒宣传册,做好楼道、墙角科学消杀工作,向居民宣传健康码的使用,更新科普长廊,宣传防疫知识等。



区科协副主席梅智云代表区科协感谢民权街及两个社区在非常时期,积极利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社区QQ群等各种科技手段,广泛宣传防疫防控科学知识,科学辟谣,引导居民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推进“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工作,下一步,区科协也将适时加大投入,完善社区科普软硬件设施,营造更浓厚的科普创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