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以案释法|擅拔他人充电枪被判赔3万?律师:这么做或触犯刑法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2/25 16:06:28
字体显示:  【】  【】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因充电引发的纠纷也日渐增多
近期,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民法院
审结了一起因不当拔下充电枪
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情概述
      2024年10月9日,小美发现自己在公共充电桩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被人擅自拔出,导致充电口等损坏。小美报警后,民警通过监控录像找到拔枪者小丽,小丽认为车辆损坏与自己无关,拒绝向小美进行赔偿,故小美向法院提起诉讼。
      准格尔旗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小丽因过错行为侵害了小美的民事权益,造成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本案中,证据证明小美的车辆充电口损坏与强行拔充电枪具有因果关系,故小丽应赔偿其侵权行为对他人造成的损失。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处小丽支付小美车辆损失费、机动车贬值损失、替代交通费、鉴定费共计32766元,驳回小美其他诉讼请求。
该案件引发广泛关注
那么,汽车在公共充电桩充电过程中
被他人拔去充电枪
此举是否会对车辆造成损坏?
擅拔他人充电枪的行为又是否违法呢?
充电过程中被他人拔去充电枪
是否会对车辆造成损坏?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过程涉及电力安全和设备保护,按照国家标准,正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枪无法拔出,除非有人采取巨大蛮力,可能会破坏锁止装置,断开车辆和充电桩的连接,但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导致被拔车辆充电口损坏、电池受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擅拔他人充电枪,是否违法?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李泽瑞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在公共场所使用充电桩,就相当于和运营方签订了一个临时的 “使用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这个充电桩的使用权属于正在使用的车主。擅自拔下他人正在使用的充电枪,其实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若恶意暴力拔下充电枪的行为被认定为存在毁坏故意,且造成他人的车辆损坏,达到了损失金额5000元及以上,则很可能会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若恶意拔充电枪造成的损失较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也可能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发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时间虽宝贵,赔偿价更高
请广大车主文明有序充电
避免因一时疏忽或自私行为
而触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