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自费上班30元一天包午饭,“假装上班公司”背后存何法律风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21 15:20:02
字体显示:  【】  【】  【

近日,话题
#实探假装上班公司#
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关注
也引发了网友们关于社会价值
和法律风险的广泛讨论
谁会去自费“假装”办公?
这背后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假装上班公司”更像是“共享办公室”
      所谓的“假装上班公司”,就是商家提供一个类似于办公环境的场所,有工位、网络、打印机、茶水、卫生间等,还提供一顿午饭,营造出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消费者每天只需花费30元,就可以在这里“朝九晚五”待上一整天。
      有自由职业者认为,去“假装上班公司”,既能享受一个舒适的办公场所,又经济实惠,还没了“座位”焦虑,非常方便。不过,也有大学生认为,这里没有学习的氛围,不适合不太自律的人。
      记者探访发现,一些写字楼的空闲办公室已经变身成“假装上班公司”,事实上更像是“共享办公室”。不仅是写字楼里的工作室,有些画室、咖啡店,也蹭着热度,纷纷发布带有“假装上班公司”话题的帖子。
      记者注意到,从去年12月开始,全国多地注册有“假装上班公司”,甚至还有商家提供社保代缴等服务。
律师说法
在“假装上班公司”上班,与公司之间是否属于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认定的三要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为了规避风险,“假装上班公司”不需要提供劳务合同,不进行实质管理、不发放工资,因此不能认为是劳动关系,相当于借用或者共享办公场所的性质。
“假装上班公司”代缴社保合法吗?
      用人单位建立合法劳动关系是缴纳社保的前提。在双方不具有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假装上班公司”却为“假装上班者”代缴社保,即挂靠社保代缴,很明显是有悖于法律的。
在“假装上班公司”上班,还可能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假装上班的人员互相之间不熟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管理制度制约,因此人员鱼龙混杂,不可避免会导致各种矛盾和纠纷。
      就“假装上班者”而言,若有人利用假装上班的场所,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典型的有传销、诈骗)或虚假宣传、欺诈等活动,届时若“假装上班者”如无法辨别,极易被蛊惑上当受骗。
      若“假装上班公司”借机搜集“假装上班者”的个人信息,“假装上班者”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被泄露和非法利用的风险。
律师提醒
      如果公民考虑到“假装上班公司”上班,应谨慎、擦亮双眼,尤其是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避免被洗脑或被动参与有关违法行为,比如诈骗、传销等。
      二是守护好个人隐私,不轻易将其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等出借或交由他人使用。
      三是若有社保缴纳或者实习需求,尽可能通过正规用人单位办理,以免得不偿失、追悔莫及。
      作为“假装上班公司”,应考虑如何有效进行人员管理,避免非法经营或者被利用从事非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