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区科协开展科普室讲解评比活动,组织街道科协秘书长、科普室建设公司专业人员和居民群众担任评委,9名管理员在现场详细介绍各自社区科普展品,指导居民进行操作。实地检查各科普室日常开放情况。经过一天6个现场的评比和检查,万松街机场社区张琴在9名管理员中位列榜首,科普室日常开放喜忧参半。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开年以来,区科协着眼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科普益民工程、提高前期已建6个社区、380平方米科普室的利用率,先后组织讲解员集中培训发证和讲解评比。当日,又举行现场讲解评比,并提前印发通知,通报街主要领导,争取支持配合。涂家、新育、马场社区落实2名讲解员参加讲解评比。民意街等科协秘书长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争取指导和帮助,协调落实参观的人员。民族街分管领导易军强现场组织讲评活动,为讲解员刘丰、简丽丽加油、鼓劲,欢迎居民现场参观。
二、准备认真,讲解有趣。9名兼职管理员协调安排好手头的工作,挤出时间认真熟悉讲解内容。在机场社区“梦幻乐园”,管理员张琴为参观居民介绍动感地面、科学探密、动手操作、科普知识宣传等四个科普展区,退休尹老师在她的指导下参与“猜生肖”试验,在标有12生肖的大圆盘上,当事人选择相应的标识,即能准确测算出自己的属相,令参观者趣味大增。在马场社区“数字科普室”,管理员吕露演示“同自己握手”,风趣地介绍了凹面镜成像原理,居民陈师傅饶有兴致地体验,把手放在光轴的二倍焦距处,手的影像和手重合,就像自己同自己握手。在涂家社区“生命科学体验室”,管理员刘丰模拟演示心肺复苏技巧,几个观众踊跃体验,气氛活跃。
三、参与积极,反映有劲。民权等街道社区着力在科普宣传教育日常化、具体化,发挥科普室建设效益,实现建用结合上下功夫,日常开放次数最多;居民反映身边的科普室让大家业余生活有了好去处,孩子们也多了一个学习体验的好场所。在其他“基础科学”、“天文地理”、“健康体质”等科普室,参观的居民安静聆听讲解,并有85名观众在《现场讲解评分表》上给出不同评分。马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施彩霞表示,区科协先后两次组织讲解评比,对提高管理员的讲解能力和服务居民的水平有帮助。
此次评比和检查发现的问题,一是日常开放不到位,新育、机场、马场社区科普室日常开放未达到每周开放1次的要求;二是现场讲解不落实,大龙、舞台、机场科普室当天仅有1名管理员参加评比;三是参观人员难落实,据有的社区反映,日常开放居民参与不积极。
相关街道科协要大力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继续发扬成绩,切实解决问题,严格落实2名兼职管理员;加强对科普室的宣传,增强对居民的吸引力;坚持每周开放1次,促进居民提高科学素质。
另外5月上中旬,区科协向12个街、区机关大院等5个部门免费赠送《基本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读本》(上、中、下)4570套,请有关街道和单位跟踪掌握学习情况。
附 社区科普室开放及讲解评比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