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的野生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江豚每年约以10%的速度在减少。”2016年3月18日,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博士在十二中报告厅向高一年级的师生介绍我国长江特有的白鳍豚和江豚的生存现状时,同学们已明显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场生物科普讲座,它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唤起我们对这场生存危机的理性认识。
张博士告诉同学们:江豚的生存仍面临人类活动的巨大威胁——电捕鱼、雷管炸、海网拖等毁灭性捕捞,造成鱼类枯竭,从而使江豚严重匮乏食物;同时,这些工具必定造成江豚受伤和死亡;长江干流水质的逐渐恶化,严重危害了江豚和鱼类资源的生态;无序采砂活动、高密度的船只中断了江豚种群的栖息地和索饵地的通道,极大地威胁着江豚的安全。
在张博士的讲座中,同学们了解到政府和NGO为保护濒危物种所做的努力;同时,从纪念日入手,是中学生关爱自然的一种可行方式。
现场进行了问题的互动,108班林芷欣同学出色地朗诵了一段印第安环保警言,张博士送给她一枚中科院徽章作为奖励。
上一篇:院士专家进校园 帮助学生戒网瘾
下一篇:“春的韵律”科普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