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弘扬科学家精神 争做时代追梦人——武汉市科学家精神宣讲走进江汉区产业园”活动拉开帷幕,众多科技工作者、园区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感受科学家精神的新时代力量。
此次活动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和江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承办,是江汉区科协“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科学家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合系列活动。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张若光,江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陟,江汉区政协副主席李宝红,湖北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黄峻博士,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国家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熊永红教授,江汉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郑瑢,江汉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栋及江汉区委直属机关工委、武汉科技报、中贝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导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与会代表首先实地参观了中贝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企业在数字通信、产业创新方面的生动实践。“设备是生产力,精神是原动力。”武汉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道,科学家精神更多地走出讲堂、走进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内生力量。
黄旭华院士——中国核潜艇工程的开拓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用一生诠释了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黄峻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父亲隐姓埋名三十载、用算盘打出核潜艇关键数据的往事,在场听众无不动容。“黄院士用一生让我们看到,科学的高度,最终取决于精神的高度。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科研工作才真正有分量。”
她分享道,父亲生前临终仍在病床上整理技术资料的细节,只为将核潜艇研制中的细节留下,“父亲说,不管有没有人要,我都得做,将来国家、年轻人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去用。”
宣讲结束,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来自江汉区产业园区的科技工作者围绕家庭影响、青年人才启示、科技技术攻关等话题积极提问,互动热烈。
当被问到支撑黄院士坚持这份事业的信念,黄峻用父亲晚年仍坚持整理核潜艇资料的场景回应,“他在病床上都说‘再给我一两年就能做完’,因为他相信这些资料,总有一天国家会需要。”这份执着与担当,正是科学家精神的内核所在。正如现场一位青年研发人员所说,“今天不仅是一次聆听,更是一次自我提醒,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技术研发者,更是精神的继承人。”
活动最后,江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此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重大,他寄语全区科技工作者: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重任,要始终以信仰为灯,更要永葆家国情怀。
这正是黄旭华院士一生所践行的信念——“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