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科学

基因对寿命其实没什么影响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11/12 12:08:10
字体显示:  【】  【】  【

      存在一些家族,其中成员的寿命普遍相对较长。但即使遗传因素确实发挥了作用,它也不像我们之前猜测的那样重要。
      分析了超过4亿人的族谱信息后,科学家们发现,遗传对寿命的影响远低于以往的估计。相反,除了遗传或共享环境因素外,研究表明还有其他的影响因子。
      那就是选择。通过选择与我们相似的伴侣,我们将与寿命长短息息相关的文化和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类似于人们继承财富或社会地位。
      项目的负责人Graham Ruby为Calico Life Sciences公司研究人类的衰老过程,他指出,发现遗传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很小的这样的事实,或许会降低学者们对人类遗传学的兴趣。但确定影响因子的大小,可以更好地廓清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框架。
      在确定如何传递某些性状时,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遗传度”的测量工具。它通过比较遗传差异的影响,而不是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意外事故等非遗传差异来估计性状的变异程度——例如一个人的寿命长短。
      以前的研究表明,人类寿命的遗传度约为15%至30%。但是借助在线家谱数据库Ancestry,新的研究表明上述比例过高。
      “与Ancestry合作,我们使用了比以往任何相关研究都要大得多的数据集,发掘出了更深刻的信息。”Ball说。
      通过筛选数据,研究人员挑选出一系列家谱,总共包含了19世纪和20世纪出生的4亿多人——他们每个人都通过亲子关系或配偶关系相互联系。
      研究人员从数据中创建了模型,意识到之前研究中存在着盲点。
      事实上,配偶的寿命似乎非常相近,相似度甚至超越了彼此血缘上的兄弟姐妹。这或许与配偶身处相同的环境有关,但数据模型中有一条线索指向了更多的事实。
      没有血缘关系,并且通常也并不共享生活环境,但配偶彼此的兄弟姐妹,甚至表兄弟姐妹之间也拥有相近的寿命。
      当研究人员开始分析其他更为遥远的姻亲关系时,如妻子的叔叔,丈夫的姨妈和表哥的妻子等,他们注意到了同样的模式:配偶双方族谱中的成员都有类似的寿命长度。
      因此,除了遗传和生活环境之外,数据表明还有第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它被称为“分类配对”: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寿命长度类似的配偶。
      当然,这不是说人类有所谓的第六感,能够预知彼此的寿命。
      相反,作者指出,人类最有可能选择拥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伴侣,包括遗传和社会文化。
      例如,如果财富导致更长的寿命,而人们倾向于与那些同样富裕的人结婚,那么这将导致具有相似财富的家庭中的成员,寿命大致相同。
      这也适用于由遗传决定的性状。因此,如果身材高大的人喜欢高大的配偶,身高决定了你的存活时间,那么夫妻两人的寿命就相差不大。
      通过引入“分类配对”的概念,研究人员发现寿命的遗传度不超过7%,甚至可能更低。
      只有之前估值的一半,这意味着我们的寿命受基因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