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动态

大国重器 “北斗启航”——“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武汉关小学举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6/3 15:53:24
字体显示:  【】  【】  【

      为积极响应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号召,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5月31日上午,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武汉文旅集团武汉科技报、武汉通信学会刘经南院士信息通信科普工作室、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武汉关小学协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 薪火相传润童心”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武汉关小学举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我们有了北斗,就等于有了守护国门的金钥匙!”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高级专家、刘经南院士信息通信科普工作室成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黄靳哲以《定位导航技术探秘》为题,为师生们讲述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之路,讲解了北斗卫星“诞生”过程、基本构成及作用,结合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为在场学生勾勒出航天强国发展之路。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武汉科技报、刘经南院士科普工作室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2009年我们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20年我们完成了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了北斗三号系统。有了北斗,就有了守护国门的金钥匙。”黄靳哲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定位的常识、卫星定位与导航的原理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深入浅出讲解什么叫卫星定位、什么叫导航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人们一旦进入到室内非暴露空间,特别像地铁站等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导航软件便会失灵。”结合生动的视频和丰富有趣的图片,黄靳哲表示跟其他国家相比,北斗系统最大的优势是短报文通信服务和高精度位置服务,乘客在地铁站、博物馆、停车场也能通过导航软件找到路线,不再迷路。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人驾驶、交通运输、自然灾害预报、路桥维护等均有北斗系统的身影。

      “随着北斗卫星的不断完善,与5G、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交叉融合,北斗系统应用模式将会更加丰富。”黄靳哲希望新时代青少年以科学家精神和北斗精神为导航指路,规划人生方向,未来以成就奉献国家。


      四(3)班张梓萱听完讲座后显得非常激动,她说:“今天黄老师从卫星定位、中国北斗卫星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带来的智能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为我的祖国拥有这样一流的卫星系统而感到自豪!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奋斗,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付出,我们才能拥有如此先进的北斗卫星,我们的生活才能如此智能、便捷。”四(2)班方肇臻兴奋地向同学展示今天互动后获得的奖品,“这场讲座让我了解到了北斗卫星系统的战略意义,发展历程和日常使用等。北斗一号到三号,几代人三十余年的努力,使北斗卫星系统成为现在第二大的卫星系统。听完这个讲座,我立志要好好学习,脚踏实地,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会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武汉关小学汉绣展览馆。这座20多平方米的展览馆是全市中小学开办的首个汉绣馆。将汉绣这一湖北民间绝活引入小学课堂,是武汉关小学的创举。


      校长杨玲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以红色为主线,“一红一星三汉”为特色发展的思路已正式列入学校章程,感谢省市区科协、市科技报对孩子们的关心指导,她希望一代代武汉关人会以工匠之心,创意之力,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不断推动青少年科学精神、创新素质,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教育新篇章。


      据了解,湖北省科协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组织院士专家深入中小学举办科普报告,旨在传播科普知识的同时,分享科学家故事,阐述科学家精神,让青少年了解科学家事迹和学习科研工作者精神,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让熠熠生辉的科学家精神激励更多有志于投身科学事业的青少年,投身科技兴国、科技强省事业,追光前行,逐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