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素质行动

江汉区2014年科普助推专项调研汇报提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5/4 11:40:42
字体显示:  【】  【】  【

近年来,江汉区科协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探索实践科普助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立足特色,专注实效,圆满完成了科普助推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通过评选表彰一批先进街道、社区和个人,有效地激发了各单位和个人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以点带面提升了全区的科普工作能力。

一、近年来科普助推项目、以及中国科协、省科协科普项目总体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区先后有6个社区获得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3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科普志愿者。其中万松街地质社区、唐家墩街香江新村社区被评为湖北省科普示范社区;新华街邮三社区、常青街扬子社区、满春街小夹社区、北湖街横堤社区4个社区被评为武汉市科普示范社区。为促进科普助推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2014年区科协和区财政局联合制订下发了《进一步推进“百万市民学科学——江汉区科普助推幸福社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了由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民政局以及部分街道科协参加的区级科普示范社区评审小组,评选出唐家墩街汽运社区等7个社区为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并拨付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社区创建工作。区科协和财政局制订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对下拨经费适时进行问效和监督管理。

二、区科协组织实施科普项目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为切实做好科普助推幸福社区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区科协加强与区财政局、街道科协、社区科普站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多次组织各街道秘书长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并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宣传上级文件要求,先后30余次到相关街道社区查看现场、指导工作。并积极协调完善科普阵地建设,鼓励街道科协以强化科普阵地为抓手、以打造特色科普活动为重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创建工作。

一是划拨专款为部分社区建造了科普宣传画廊2座、科普活动室3个、小小科技馆2个以及科普港湾、科普乐园等科普宣传阵地。常青街扬子社区50米的科普画廊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赏;花楼水塔街的中国风科普长廊总长50米,修葺着古朴而典雅的琉璃瓦,为繁华的步行街打造了一条靓丽的科普风景线;万松街地质社区里的科普港湾、科普乐园以其新颖时尚的造型与绿荫葱葱的花园走道相得益彰,既为居民提供了休憩聚会的室外娱乐区,又普及了科学知识,美化了小区环境,深受居民好评。二是联合区科技局创办《江汉科技时讯》期刊,指导常青街扬子社区《街坊报》、民意街多闻社区《多闻月报》、汉兴街常四社区《常四社区报》、满春街清芬社区《清芬百姓报》、万松街机场社区《机场社区文化报》等社区报刊,形成具有江汉特色的“五报一刊”科普宣传联盟,不断拓宽科普宣传阵地,极大地惠及居民群众的科普需求。三是以“中国梦”梦系列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科普活动。联合花楼水塔街办事处和星期八小镇举办“中国梦•儿童梦——科技创造梦想”主题活动。联合区环保局举办的“中国梦•美丽梦——科普环保社区行”,先后走进常远里社区、机场社区、新育社区等20多个社区,以放映科普微电影、科学小实验、垃圾分类演示、趣味游戏互动、发放科普宣传册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受益居民达60000余人。

三、社区在科普基础设施、组织人员、科普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我区以创建示范社区为契机,以区辖社区为平台,大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全区共建科普画廊25座,科普活动室28间,小小科技馆5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3个。社区科普组织结构完备,各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科普宣传员为成员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科普志愿者协会、社区科普宣传员的“组、会、员”社区科普网络,有效地保证了社区科普宣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各街道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广泛开展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各类主题科普活动,三年来共举办各类科普讲座350余次,科普展览90余场,科普文艺汇演50余次,公众参与人数达60000多人。其中青少年科普活动逾百场,充分调动了我区青少年对科普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万松街地质社区利用辖区人才资源优势,积极邀请地质专家为社区居民和青少年讲解地质灾害的防护知识,开展珠宝鉴定服务。常青街扬子社区着力打造《街坊报》、“街坊节”——“一报一节”特色活动,将科普工作与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向居民群众传道授业解惑。北湖街横堤社区围绕“立足优势、创新特色”做文章,依托社区“邻里夜话”活动,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街辖社区特性的科普宣传方式。满春街小夹社区以“都市田园”建设为平台,不断培育居民群众“造绿、护绿、爱绿”意识,将社区科普长廊打造成为以“绿色低碳环保”为特色,寓教育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普园地。

四、项目经费拨付、使用、监督等情况

区科协经费由区财政局拨付,街道科协及社区科普站日常运行及活动开展经费来源主要靠区科协拨款、科普示范社区奖励、街道社区自筹。近年来6个社区获得市级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市科协下拨专项经费共30万,全部经由区科协、区财政局拨付给各示范社区所在街道。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依据专款专用、勤俭节约、奖补结合的原则,主要用于社区科普活动、社区科普阵地建设以及按规定用于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其它开支。项目经费在市、区财政局的跟踪监督下,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审核。

2013年,为创建科普示范社区,区科协共投入约30余万进行创建工作,其中区科协对6个社区分别划拨5000元创建经费,投入10万元建设常青街、花楼街科普画廊2座,投入5万元建设万松街地质社区科普乐园和科普港湾,投入12万元编写印制4万册科普读物。

五、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回顾总结近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科普宣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需要不断创新,社区科协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具体表现在社区无专职科普工作人员、均为兼职人员,科普经费和科普活动场所不足。 

    据此,我们正在积极向区政府目标办建议,将公民素质建设作为推动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区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并建议市政府将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到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绩效目标考核,达到从上至下,参照执行,为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