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之家

胡彩英: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0/15 16:01:14
字体显示:  【】  【】  【

编者按:

    展时代之风采,涵科技之神韵。“优秀科技工作者选树”是区科协于2018年开始的一项为鼓励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岗位建功的科普宣传活动。5年来,共有100名科技工作者荣获该称号。在此基础上,正逢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们将其中15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展播。

    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我区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基础,是建设科技强区、现代化强区的关键。我们将更加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也将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愿我区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团结协作、尽显才华!
    让我们一起 喜迎二十大 追梦新时代 奋进英雄城!

    关爱生命,守护健康;灼见为光,智慧为炬;让科普创新之光炬在生活中的每个瞬间绽放。卓越江汉,我们一直在努力!

优秀科技工作者
岗位建功风采录

胡彩英


       2022年4月,“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首届健康科普大赛”落下帷幕。众多医院中,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成绩格外亮眼:科普图书《守护健康-3分钟了解一种疾病》获特别奖;科普剧《GLU探戈》获表演类一等奖;短视频如何预防国民健康杀手“脑卒中”获讲解类二等奖。一家二级医院在健康科普领域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得益于医院领导对健康科普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院医护人员的独具匠心。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全院科普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我倍感欣慰。

 “宣讲”破局  组建百人科普讲师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2021年,区科协牵头组建成立江汉区科普惠民“益+医”联盟。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医院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由零到七的历史性突破:一本科普书籍出版,一场科普舞台剧巡演,一个科普线上平台传播,一场科普健博会展示,一支科普团队打造,一个睡眠学科基层学会创建,一个专家创新工作站创立。

      没有高素质的科普团队,就没有良好的科普效果,医护人员都有科普宣讲的愿望,可要把愿望变现实,谈何容易!科普讲什么?怎么讲?受众的关注点在哪儿?要让健康科普更好服务人民健康,不仅民众需要培训,科普讲师更需要培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立足本院,着眼全市,最终选出100名优秀医护人员组建红会医院科普讲师团,为市民提供菜单式服务。为提升讲师演讲能力,聘请院士进医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聘请武汉科普讲师团的资深科普专家为医护人员授课,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用科普、讲科普的主观能动性。在讲师团的组建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科普格局。

跨界联合 多渠道创新谋新篇

       江汉区科普惠民“益+医”联盟成立后,我院积极响应开展科普公益活动。作为医院科普工作负责人,我想方设法,策划组织拍摄科普宣传视频,在武汉教育电视台科学讲堂栏目的帮助下,19个视频顺利完成,并获江汉区首届科普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多项。科普视频在《科学讲堂》栏目播放,实现了医学科普服务居民零距离。
       在此基础上,2021年12月,医院第一本科普书籍《守护健康--3分钟了解一种常见病》成功出版。首批3000册免费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受到居民广泛赞誉。此外,积极搭建平台,创作科普剧《GLU探戈》,以拟人化的手法演绎出医学大道理,为居民科普糖尿病防治知识。

      从拍摄科普短片、出版科普读物到自编自导自演科普剧,数百位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惠及数以万计居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医院在服务居民健康方面的能动作用。

科研科普融合 开启医院新生态


      经多方寻求帮助,在区民政局、区科协的支持下,医院以睡眠中心为基础成立了首家区级学会-江汉区睡眠学会;在武汉市首届专家科创工作站创建中,我院郑启昌、刘仁胜、刘小卫团队成功申请首批武汉市专家科创工作站,高分通过首期评价考核。
       我们还积极探索将的科普受众的范围扩大到各个领域,首次在大健康博览会上展示医院建设成果,将睡眠医学中心、疼痛医学中心、代谢疾病诊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在大健康博览会上进行展示,会展期间受众超过2万人次。
      为健康科普进社区创造条件。作为医院科协秘书长,更需要把工作做在实处。组织利用“好心情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科普,共举办50余场线上科普活动,受众达到20余万人。

       一滴水的力量虽然有限,但也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愿做无数滴水中的那一滴水,投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大海之中,贡献属于自己的光和热。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为之奋斗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