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相

秦陵出土罕见“仰卧俑”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7/6 17:18:42
字体显示:  【】  【】  【

制作者为青少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工作又有新进展,出土于秦陵百戏俑坑的28号俑修复完成。28号俑呈现仰卧姿态,又被称作“仰卧俑”。通过对其上制作痕迹的观察与研究,文保人员发现了指纹印痕,推断制作该俑的工匠应为青少年。

因姿态奇特引发关注

“仰卧俑”出土于秦始皇陵K9901陪葬坑中部,发掘时非常残破,由72块残片、12片残渣组成,其头部及双手缺失。经历9个多月的保护性修复,修复完成后的“仰卧俑”俑身通长154厘米,重101.4公斤。该俑双膝弯曲跪坐在脚后跟上,身体向后仰倒呈“鲤鱼打挺”姿态,小臂、腹及大腿张力十足,读者纷纷猜测它是在“做瑜伽”或是“仰卧起坐”。

据了解,出土“仰卧俑”的K9901陪葬坑于1999年试掘,并于2011年至2013年进行了整体重新发掘,共出土彩绘陶俑近30件,目前共修复25件。专家推测这些陶俑代表了当时为秦代宫廷提供表演的百戏演员。

和乐舞杂技表演有关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至秦代,百戏已登上宫廷大雅之堂,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K9901陪葬坑平面呈“凸”字形,坑体东西长40米,西端宽 16米,东端宽12.3米,总面积约 800平方米。该陪葬坑已经出土的几件陶俑经过修复,举止神态各异,滑稽可笑,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角斗士”,有的还有“啤酒肚”,腰间系着小裙子,为当时杂耍者打扮,呈现出明显的百戏特色,极可能是当时在宫里服役的杂技演员。这类陶俑不属于车兵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等已知分类,被命名为“百戏俑”,K9901陪葬坑也因此被命名为“百戏俑坑”。

这件出自百戏俑坑的“仰卧俑”,也应是当时的兵马俑工匠刻画的百戏杂技演员。除了姿态格外奇特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保护修复的过程中,文保人员在俑身上发现了指纹的痕迹。

“仰卧俑”上有三枚指纹

因为较为残破,“仰卧俑”的修复使用了泡沫、沙袋等材料辅助拼对,用环氧树脂进行粘接。因俑腹部和背部内壁裂隙较大,为保证陶俑修复及展示的安全性,在内壁用纱布加环氧胶进行了加固处理。

补全材料凝固后,文保人员使用手术刀、牙科钻、砂纸等工具进行修型,还专门为“仰卧俑”制作了支架。同时还对“仰卧俑”进行了数字化保护修复。在精心修复的过程中,文保人员在膝盖处发现有二次覆泥痕迹,并在腹部表面彩绘之上发现一处三枚连续的指纹痕迹。

随后,专业鉴定机构的指纹学专家对这三枚指纹进行了数据采集和专业分析。经比对,这三枚指纹与青少年指纹特征高度相似,可知制作这尊陶俑的工匠应为青少年。

制作兵马俑的工匠们,常常喜欢在陶俑的身体或者某个隐秘的角落留下自己的名字,还有一些会在名字前面留有地址。而这件百戏俑坑“仰卧俑”的出土不仅为人们揭示了秦代陶俑的新类别,形象地展示出了秦代多姿多彩的杂技世界,还为对兵马俑制作者的研究提供了线索。(重庆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