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年轻女子拿着化验单找我看病,化验单显示:25-羟基维生素D3为8ng/ml(正常值是19-57.6 ng/ml)。在我们的印象里,缺乏维生素D是小孩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成人也会缺维生素D呢?
缺乏维生素D的原因至少有五种:1、晒太阳过少:经常晒太阳,可以获取足量的维生素D来预防缺钙。如今,很多女性外出时习惯使用防晒霜,或者减少外出,这样就会导致维生素D的合成不足。2、皮肤颜色较深:皮肤中的色素可作为天然防晒霜,因此,对于皮肤较黑的人,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晒太阳,才能生成足够剂量的维生素D。3、年龄因素:50岁以后,皮肤在阳光下产生维生素D的量会有所减少,而且肾脏将维生素 D 转化为活性形式的效率也会降低,因此,老年人应增加晒太阳的时间。4、肥胖:由于维生素D 是一种脂溶性物质,维生素 D容易存在脂肪细胞内,因此,肥胖者更容易缺乏维生素 D,其风险是普通人的三倍。5、消化系疾病:患有克罗恩病、乳糜泻与非乳糜泻麸质敏感,以及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疾病的人,可以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而引起缺乏。维生素D缺乏主要是通过血液化验检测,但也可以出现一些临床表现:持续的骨骼肌肉疼痛,以及骨骼疼痛,常被误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频繁的生病和出现感染,如感冒和流感,提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出现抑郁症、情绪低落、认知受损、头痛和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疲劳和白天嗜睡的表现。
如果出现维生素D缺乏,我们可以采取:多晒太阳,减少使用防晒霜;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鸡蛋黄,以及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面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纪光伟)
上一篇:服用“速效救心丸”大有讲究
下一篇:半月板损伤急性期 冷敷减轻疼痛